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林淑然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对话林淑然

2014-01-03 11:03:22 来源:《当代岭南》作者:
A-A+

  采访/当代岭南

  岭:您对于绘画创作的热爱源自什么,受到了哪些方面影响呢?

  林:绘画是我从小的爱好,我对绘画的热爱应该说源自家庭的熏陶。上世纪30年代,母亲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绘画专业。我从小常看母亲画画,也爱翻阅母亲的一些画册、书籍,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。

  岭:您的工作经历似乎也对您的绘画创作有一定的影响,您的作品中有比较典型的写生因素在里面,这其中有什么关系吗?据我所知,像高剑父他们到日本,对西方写生艺术的接触,最早也是从研究昆虫开始的。能否就此谈谈标本写生的意义?

  林:工笔画离不开生活,也离不开写生。1978年大学毕业,我被分配到离广州美术学院比较近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工作。在那里,我主要画鸟类和兽类的标本插图。我把生态学、分类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,将动物的各种形态真实地记录下来。标本写生都比较严谨,比较写实,讲究的是有科学依据,这对我往后的工笔画创作有很大的帮助。此后我一直坚持写生,可能就是在昆虫研究所养成的作画习惯。我在昆虫研究所的工作经验,对方楚雄后来的动物画创作,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,参考资料奇缺,国内很少有进口外国图书,而科研单位会进口一些动物学的图书为研究所用,这使我们有机会翻阅了许多的外国书籍,丰富的参考书对我们倆后来的创作很有帮助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,我们就合作完成了《动物画谱》,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。当时,这种题材的书籍比较少,很受欢迎,人们对动物题材的绘画工具书还是很喜爱的。

  岭:后来您到岭南画派纪念馆担任行政工作,这是否会占用您的创作时间呢?这份工作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?您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得与失的呢?

  林: 在岭南画派纪念馆担任行政工作,创作的时间确实是很少,但这样的经历却丰富了我的人生。一个人不是天天画画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,真正热心绘画创作的人,他的修养是综合性的。这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审视生活的角度,对事物的判断力及思考问题的独特见解。虽然行政工作会耽误创作的时间,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它对提高审美意识、生活情趣、个人情操等各方面都有帮助。对一个人来说,在那样的一个艺术环境里熏陶是一个成长的过程。虽然你不一定在动笔,但是你在观察、思考,你的眼界、修养也会有所提高,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

  在岭南画派纪念馆担任副馆长期间,绘画时间是少了,但我还是创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作品。2005年春,我和方楚雄去增城小楼镇何仙姑家庙,看到了一株千年古藤,回来后创作了一幅《古藤》大画。我在这幅画中着意刻画经过岁月沧桑的老藤和春意盎然的嫩芽,追求画面的强烈对比。这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。

  创作与工作、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是同样的道理。就像和方楚雄结合后,为了能让他全心身地投入教学与创作,我自觉地充当配角。我觉得一个家庭需要有人照顾,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考虑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必须懂得放下与舍去。对待绘画创作也是这样的,尽管画画我从小就很喜欢做的事,但在忙于工作的时候,也就只能暂时放下。现在退休了,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拿起画笔,把绘画创作当作自己的娱乐,生活也充实了很多。

  岭:看来,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创作上,您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。不知道您平时有怎样的创作习惯呢?

  林: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发现能打动我的东西,就很难有动笔的冲动,只有在有感受的时候才会想画画。我平时看似在家闲晃,但那其实也是一种观察和品味生活的状态,从中找到一些触动自己的东西用于创作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,有激情,才能有创作,画出来的东西才有生命力。有一次我看到家门口的海棠花开得很灿烂,如火如荼,那美深深地打动了我。此时,再多的杂务也无法令我搁置创作的欲望,于是,在烈日的曝晒和蚊虫的叮咬下,我的创作《彤彤日》诞生了。艺术总是那样,只有自己被打动,然后才能打动观众。

  岭:那您对创作的环境是否会有要求呢?比如说您看到某个事物有了灵感,是在当下就把它画下来,还是会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才开始创作呢?

  林: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,艺术创作一般要分写生和创作两个阶段。在写生阶段,面对可以入画的对象,不可能讲究环境好坏,再苦、再差的环境自然也不会介意的。而在创作阶段,对环境的要求就比较讲究了。唐代书家孙过庭对创作早有“五乖五合”之理论,“神怡务闲”、“时和气润”当然是必不可少的。因为工笔画是一项很精细严谨的工作,一笔一划都不能心浮气躁,在安静的环境里,心静下来画,自然“神融笔畅”。如果心情烦躁,有时候本来是张好作品,但画着画着,色调、格调等各方面就都变了,没法进行下去。有时候发现一些题材,但由于工作很忙,心境不对,也无法产生好的作品。所以在行政工作繁忙的时期,我就比较少画,有时候断断续续,一张创作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完成。

  岭:您个人的工笔画创作居多,不知道您对于绘画的形式有什么样的追求,会不会刻意追求绘画的形式感?

  林:大自然千变万化,就看我们能否在自然形态中发现形式之美。工笔花鸟画重写实,但如果没有主观地、有意识地从自然中提炼概括,强调形式之美,就很难创作出高水准的艺术品。当然,形式感也不是故意做出来的,要让人感觉自然。自然流露是审美的基本要求,人有两重性,有柔的一面也有刚的一面,工笔画正适合了审美中柔的一面,它需要的是一个柔婉精细的性子。而写意画要求笔头功夫更准确、更狠、更概括,相对而言就更需要刚性的一面。所以,我偶尔也画些写意画。其实我很了解自己,因为我觉得画写意画是件很痛快的事,无奈我的手上功夫还达不到。在这点上我深感不足,所以现在开始补课,开始练习书法。我想练一段时间的字,再画写意画,相信会有改变的。而相对小品而言,我更喜欢大的创作,大创作对于情感的抒发更到位。

  岭:您画了这么多年的动物、植物,您有没有什么比较偏爱的题材呢?

  林:对于绘画的题材,我特别喜欢梅、兰、竹。我家庭院就种有松、竹、梅、兰花。兰花的清香、高雅令我陶醉。通常在过年的时候,我会到花街上买一些兰花回家,把家装点一番,然后进行写生。我也喜欢梅花,我尤其喜欢老梅的老枝条、老树干,它与盛开的梅花所形成的强烈对比,显得很有生命力。我觉得画面要有对比,有对比才能产生美感。我不太喜欢画浓艳、漂亮的花卉,因为过分艳丽,很难表现我所追求的意境。

  岭:这么多年来,您即使不创作也留心生活,积累了不少生活体验和生活情趣。请问您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方式去观察生活呢?

  林:美无处不在,我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,去发现可画的题材。我也外出去体验生活,特别是退休以后,可以跟随方楚雄和他工作室的学生们一起外出去写生。我们去过云南昆明、西双版纳、韶关梅岭、海南兴隆和霸王岭原始森林,每次都有收获。我觉得这样很好,学生们各有想法,而且他们的水平都很高,我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的知识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青春活力,朝气蓬勃,跟他们一起看世界,我觉得很开心,生活充满了激情,其乐无穷。与年轻一代的接触确实对我的创作很有帮助。

  岭:我们知道您去过很多地方、很多国家,这些游历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帮助呢?

  林:我们到国外,就有机会看到很多世界名作。这些经典作品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无形中也影响了我的工笔画创作。例如,有一次,我画了一幅向日葵。在画的过程中,我很自然地想起梵高的《向日葵》那色彩斑斓、阳光灿烂的画面。不经意地,我在画面中也追求那样的色调。虽然国画与油画相差甚远,但艺术的美是相通的,在画国画的时候我也会被这些油画的色调、感觉影响,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渗透。因为亲眼看过那些优秀的经典油画作品,又因为喜爱这些作品,所以,自觉或不自觉地就会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来。

  岭:您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?怎样安排时间?

  林:刚退休的时候似乎有点不适应,从忙碌紧张的工作突然变得十分清闲。现在我已经很享受这种慢生活、慢节奏了,可以细细地品味生活,品味人生。如今,我倒觉得退休后,生活才真正地充实了起来。以前在办公室,我把工作做完就不会再想其他的事,生活单一,而退休后我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思考,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。过去总是来去匆匆,对身边的人和事没有足够细致、认真的思考和品味,慢节奏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与思考,对身边的事物也越发感兴趣,反而多了很多可做的事。比如,我如果突然想去哪里,就可以马上出发,或是接触到某种感兴趣的新事物,就可以马上报个班去学习。在品味生活、学习新知识、不断充电的生活状态下自我完善,反而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忙碌,但我却乐在其中。因为这忙碌不是为了工作,而是为了自己。

  岭:谈到您最近这种重新吸收、重新学习的状态,您有没有发现哪些画家或是哪些作品是您最感兴趣的,或者说对您的绘画创作有所帮助?

  林:中国画博大精深,有许多优秀的传统值得我们去学习,去继承。岭南“二居”的撞水、撞粉技法,对我影响就很大。宋人花鸟画的严谨精微而格调高雅,于非闇的作品雍容大方,张大千的工笔花鸟富丽文雅,这些都是我很感兴趣的。我认为工笔画不是一味追求越细越好、越像越好,工笔画要给人写意的意味,于严谨之中要让人感觉轻松、儒雅。

  大写意的用笔、用墨非常讲究,很有内涵。吴昌硕的老辣苍润,齐白石的浑厚质朴,我都非常喜欢,时常拜读他们的画作,也时常临摹学习。我认为从事工笔画的人能学点写意画是非常好的,可以克服谨小慎微的毛病,对一个人的胸襟、眼界、胆识均大有裨益。

  岭:继续沉淀,进而继续修炼。那您对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计划和想法呢?

  林: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计划,我画画完全是兴趣使然,没有功利之心。几十年来断断续续,我画了不少画,画完了往柜子里一放,很少展示,也没有搞过展览,现在能有机会做一次整体的展示,也不知道效果如何,心里难免忐忑,但我想应该是一件乐事。

  岭:您这次展览的作品构成是什么?

  林:基本上以工笔画为主,大概有六七十件作品。但我还会再精选一下,有早期的作品,也有近期的作品。筛选后应该剩有60件左右的作品展出。其中,大多是工笔画,写意画我也画过一些,考虑到展品的统一性,这次写意画可能不会展出。

  承蒙岭南画派纪念馆为我举办个人画展,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。通过这次展览和画册的出版,我将对我的创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,也借此向我的老师、朋友作一次汇报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林淑然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